11月8日,由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巴西矿冶公司(CBMM)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采用高性能材料应对中国民用建筑挑战”国际研讨会在京圆满召开,会议期间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采用线上和线下同步开展的方式举行。
本次研讨会特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王翠坤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中心副主任、混凝土结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爱萍教授,以及来自意大利的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Bruno Briseghella教授和德国IWT Solutions AG公司的首席执行官Peter Langenberg教授做了学术报告。此外,会议特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李煜处长,全国钢标准化委员会钢筋混凝土用钢技术委员会王全礼副主任和刘宝石秘书长参会指导工作。
会议由巴西矿冶公司结构专家Alexandre Jordão主持,中信金属股份副总经理、总工郭爱民出席会议,并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储德文教授分别作会议致词,就民用混凝土建筑用高性能钢实现低碳、绿色的重要意义、实施路径进行了阐述。
会议重点就如何采用高性能建筑用钢优化设计助力中国民用建筑绿色低碳发展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和讨论,以下是四位来自建筑/建材领域的资深教授发言的一些总结性观点,供大家参考。
中国正快速迈向以创新和技术为基础的,新的发展阶段,包括CABR CITIC和CBMM技术合作,以分析在多层住宅和商业建筑中使用HRB500钢筋的好处,这些建筑已表现出显著优势。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推动了这些研究,我国截止2030/2060年的双碳计划,以及建筑业的碳排放问题一直节能减排的重要因素。因此,从材料生产开始,从设计理念到建筑物的最终使用寿命,必须关注绿色化的发展,着眼于整个链条。在这里,新技术和高性能材料的使用必须紧跟着新的设计理念,为社会带来更具可持续性的建筑。
——王翠坤博士
世界将迎接新的全球二氧化碳减排挑战,特别是在中国,建筑业是主要的排放领域之一。布鲁诺博士针对建筑形状中的规则形式以及自由形式问题进行了探讨,展示了所谓规则条件在结构性能方面的效率。随着新技术和创新的不断使用,提高质量的目标也随之而来。BIM(建筑信息建模)概念必须与采用设计师提供的高性能材料结合在一起,紧随其后的是采用精益设计概念,充分利用此类材料的优势。布鲁诺博士还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国内外的建筑实例。在讲座期间,两种材料被强调为建筑中的主要二氧化碳排放物:钢和混凝土。提出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和含铌微合金高速钢的解决方案。这些高性能材料的引入为整个施工过程提供了关键优势,具有更高的结构效率、可持续性和成本-时间效益。
——布鲁诺·布里塞格拉博士
关于理解HRB500的应用,之前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虽然使用HRB500的优势对公众来说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最低钢比要求。因此,应组织平衡的工作,在正确的位置使用适当的钢筋。应定义一些指导原则,以指定什么类型的结构,哪些结构构件可以使用HRB500,哪些构件不能使用HRB500。
——朱爱萍博士
全球气候问题要求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关注可持续性,以及节约成本和时间,这已成为强制性要求。为了实现全球建筑业的需求,有必要面对各种障碍,比如打破标准化过程和传统结构分析方法的旧模式,这通常会导致不必要的过度规范。给出了不同钢种的不同屈曲曲线的实例。通过采用HPM-like HSS达到所谓的去物质化,即在一天结束时脱碳,可以实现从低质量到高质量的自然和所需的移动。
——彼得·兰根伯格博士
其他活动

铌科技知识库
关于如何使用铌科技对材料进行改善和转化的大量内容存庫